高中的时候,每天我都会在中午抽出四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如果中午实在阅读不了,那我一定会用其他的时间补回来,在课间的时候拿书出来读上一读也是常有的事。
阅读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一个天堂,让我可以短暂地逃离眼下的压力与压抑,是一个完全幸福又安全的世界。
假期的时候就喜欢泡在书店里,原本的老新华书店翻新装修了,加多了自习区,在那里可以自习学习,学累了就直接拿本书过来读。简直就像是天堂一样。
现在回来看了一下之前写的文字,真的透露着稚嫩的感觉哈哈哈哈(虽然现在也没好到那里去就是了
————————————————————————————————————————————————————
1、在路上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真的实在是很深啊哈哈哈。书中的主人公迪安很疯狂,有些事情甚至有些太过疯狂了,但是对于我,一个从来遵循着东亚教育规则礼制的孩子来说,这意味着一个完完全全不一样的人生。他身上的蓬勃的生命力和自由、叛逆的灵魂,真的十分耀眼,是我内心里面十分渴望的东西!因为这本书是在我高三后期的时候看的,在那样一个充满着冲刺哨声的时期,一直感受着压力与压抑,但又只能深埋在心里,而在学校的设定下只关注着学习与成绩的提升。只是有时突然慢下脚步了,也会想着自己也开着一辆车像迪安那样远走高飞,快快逃走,重获自由。但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2、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其实先是看了这本书之后再看《在路上》的。我小的时候不喜欢去碰大家常念叨的经典书籍,就喜欢自己去寻找宝藏的感觉,就一直没去看这本书。等到看了之后那真的是相见恨晚,那个月还读了其他的几本书吧,但是都是平平的感觉,没有那种让我感受到太多波澜,这波澜既指情感上的,也指思想上的,所以我到现在都完全不记得那几本是啥了Hhh。但是这一本书可以说在当时完全掀起了我的惊涛骇浪。我被直接击中了的感觉,霍尔顿的那种痛苦、迷茫、挣扎让我几度读中放下书来好好平静、思考。对于自我的迷茫,还有被困在“牢中”的疯狂挣扎,让我深深共鸣。抽象意义上的牢笼,精神意义上的牢笼,社会文化与制度之下的牢笼。那个时候我只是朦朦胧胧地感觉抓住了一些东西而已,就是因为看了这本书,让我对“垮掉的一代”产生了兴趣,才去阅读了《在路上》。)
3、白鹿原
刚刚说到了“被击中”的感觉,就接着先讲能让我有如此感受的书。《白鹿原》好像之前是因为太厚了?还是题材相较之下不是特别能让我感兴趣?反正之前没看,但是看了之后也是要跪下来的感觉。陈老太强了,我不记得是看到后半本书的哪里了,突然一下子地就被书中黄土高原的那种宽重辽阔的气息给压住了,真的是要用“久久不能平静”这个词!记得应该是高二的时候读的,我还记得那个中午当时只深呼吸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等将自己从那种感觉里面扯出来之后,自己又开始兴奋起来了,因为自己好久都没有读到能够这样的,可以说是直接“敲打”人的书了,非常的开心。越往后看就越是惊叹,真的会自动感叹这可真是一部史诗之作,将整个民族历史、精神都折叠压缩在那黄土高原之上,细读一遍感觉自己也是远远读不尽,读不清,读不透。
4、无声告白
又是一本直击内心的书!也是在高三的时候看的,高三的时候自己读到了很多好书。上了大学之后自己有时候还是在忍不住回味,然后又找来了这本书看了一遍。关于自我寻找的话题似乎永远永远也说不够,也总是能够引发我的思考与共鸣。对于自我的迷茫与找寻可能是一生也不会说腻说透的话题吧。也是这本书让我开始尝试深度思考一些关于原生家庭教育与自我认同感的建立问题。哦对了,这本书里面还有一对cp,嗯,作者埋的暗线非常漂亮,当后面伏线挑起,那一大段水珠的细节描写真的是让我当时忍不住尖叫惊呼了。青涩柔软的暗恋实在是太戳人了,特别是当你自己也同样在暗恋的时候也就更能共情了hhh
5、围城
钱老的这本经典之作也是能够击中我的,不过相比于那些书大多是震撼到我的感觉,钱老的书是让我忍不住发笑的。钱老真的是幽默反讽的好手,真的是天才!语言的运用如火纯青,简洁又富有意味。记得当时吃饭时候没有新书看了,就都是又拿钱老的书来下饭的哈哈哈哈。
6、雪国
日本物哀美学的初见面。高一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里读的,那个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年级的语文科组长,带头搞了一个阅读课的设置,在我们学校这样一个衡水式的高中能够撕下每周一节课就给我们作单纯的阅读,当时真的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真的很棒,我在阅读课的时候尽情阅读,读到了很多好书好文章,其中一本就是这本川端康成的《雪国》。当时因为序的影响,我还记得序介绍了一下川端康成那畸形的审美美学,让我印象实在深刻,开始读的时候还有些介意,但是很快就被吸引入了书中的世界,观察、共情着书中的爱恨情仇。或许后面我不该先看序言,应该最后再看序,直接就看故事就好。当时书中的那种哀戚纤柔的感觉让我印象深刻,开头的那一段景色描写简直不能再经典: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所谓如花般美好又脆弱,这样的美丽为何总是转瞬即逝?在盛开时散发出来的光彩,热烈的对生命的爱,无声的爱意流淌,无声的向世界呐喊。生与死的碰撞,虚与实的迷离,朴素简美的语言创造了丰富的意境与复杂的情感感受。真的厉害,后面读完这本之后我就立马读了他的另一本作品《千只鹤》。
7、千只鹤
这本书读的时候只觉得更悲哀了,矛盾感也更强。所谓的畸形之恋,不甘沉沦又无法逃离,几经纠葛,就好似那千只鹤一般复杂不清,强与弱之间的对比与欺凌,生与死之间的碰撞宿命,无法逃脱的孤独与迷茫,还有那冲击伦理道德观的发展,总之让我看得感觉上很是复杂。
我发现读书时候的感觉总是能够弥留最久的。
8、且听风吟
村上的处女作,很喜欢的风格。之前说了,不知为何,在阅读这件事情上,我一直都是很“叛逆”的,越是那些名著大家我就越是不想去看,我就喜欢自己自然发现,挖掘到宝藏的感觉。其实现在也还是有一点这样啦哈哈哈哈哈。所以说村上的很多大名鼎鼎的作品我都没有主动去看,反倒是一些他相对比较没那么出名的作品我很感兴趣,想去看一看。
内心的迷茫与无助,自我的挣扎,真的永远都能吸引到我。因为自己就是在这样子努力走出迷雾当中,努力着希望能够更好地发现“本我”。在高中的时候,自己的感知力进一步加强之后,社会的功利主义与原子化的不断推进让我更加紧缩进自己安全的小世界当中,但是却又不知道现实中的自己到底是该走向何方,只能是一直跟着学校与社会指的大方向一路向前,又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焦虑与一些困惑。精神的回归、自我的找寻。
在上大学之后,其实我就一直在疯狂地思索自己未来到底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我非常渴望甚至是焦急地希望能够搞清楚关于自我与自我规划的一些问题,但是因为大一的时候有很多有新鲜感的事情,忙碌的事情,深度思考的能力也不够,大一几乎就没有什么进展,就是和大家一样的朦朦胧胧的一些目标与方向。到了大二之后开始慢慢好多了,直到现在就又好了一点。
人果然还是会成长的。但是前提是自己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迷茫与懦弱,不断地思考,并付出实际行动。事情总是会向前发展的。
9、傅雷家书
那个时候并不知道里面人物的一些事迹,似乎是有一些争议,但是这我并不感兴趣,也与我看书无关,和我从中学习、汲取一些力量无关。我记得那个时候我是经常翻阅这本书的,到了后面都有一些将这本书当成鸡汤来看的感觉了哈哈哈哈。不过鸡汤书我还真的买过一本,就一本,还是精装的。主要是书店那个时候主推,然后标题还是文案一下子又吸引到了我一下,就买了。但是确实就有些,我自己觉得,有些似短期毒药,一下子能很嗨,但是很快自己就会疲累下来。
10、大卫科波菲尔
这个好像是因为是语文书的推荐书目,所以才去看的。有人说这本书有些过于冗长了,但我看的时候感觉还好,大男主成长文看得还挺有意思的,因为大家文笔又融入了作者自身一些经历的缘故吧,能够感知到里面的生命力。但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无声告白临近看的缘故,我那个时候还觉得小少爷和主角挺有爱的?!小主角一步步努力,然后逆袭成功的过程挺励志的,当时还用这个来鼓励来一把自己来着。
11、外婆的道歉信
超超超超好看!当时看完之后就在那到处安利推荐这本书来着,超级开心自己遇到了一个宝藏作家。文风活泼,情节有趣,最后揭晓真相的时候有些惊喜又引人思考,特别记得里面的那个老兵,关于战后PSTD的描写真的令我印象深刻,想起有朋友给我推荐过一个也是关于战后PSTD的英剧,our zoo,或许有机会可以看看。现在的我还沉浸在考古的快乐中,现在考着的古是成龙历险记hhhh(还打算把国语版的看完之后,再看一轮英文原版),这位作家的《清单人生》也入手了,但是就一直摆在我的书架上。。
12、岛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当时还没有疫情的出现,现在在疫情时代,想起这本书,感受也更深一些了。对于传染病患者来说,被流放到与主流社会相距甚远的小岛上是物理层面上的隔离,人们所谓“不洁”的鄙夷与排斥是心理层面上的隔离。人们对于未知总是恐惧的,对于潜在威胁的本能性警惕催生着对于传染病患者的偏见,但是偏见永远也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也并不真的能够所谓保护自己。想起疫情期间国外的排斥攻击亚裔华裔,在国内的各种排斥歧视新冠痊愈者,这个偏见的圈子越画越大,却不知很有可能一天自己也可能被意外圈入进来,从偏见他人者变成被偏见者,向他人挥舞的刀却是可能转而挥向自己。
我比较记得的就是岛上的大家庭氛围,大家一起努力建设小岛的那段时光,真的很美好。那个时候还萌生过以后有机会去个欧洲小岛看看的愿望哈哈哈哈哈。
13、活着
不用说也不太敢说。看到后面感觉真的要喘不过气了,命运的沉重与无力共情地压在自己身上哪怕一下一丝,自己感觉就快要受不了了,真的是生命的韧性与伟大。
14、撒哈拉沙漠
15、雨季不再来
16、我的宝贝
17、梦里花落知多少
18、万水千山走遍
19、亲爱的三毛
20、我的宝贝
来自三毛的作品,我可太喜欢她的文风和性格了 。灵动自然又洒脱。这几本是长假期间看的,当时也没有注意什么阅读顺序什么的,一本一本读着,就一点一点地拼出三毛女士的形象来。这样观察感受一个人的过程是让我觉得十分有趣的,书中那些关于台湾以及国外生活的一些描绘也让我觉得很好玩,但是因为这一些书看得比较早,具体内容倒是记得不多了,零星的几个片段倒是还在脑海里,比如去海边捡贝壳(还是捡石头),沙漠里面建设起自己的小家,三毛年少时候去拜师,三毛翻身上马那一幕等等这种,哈哈哈倒是真的是如同幻灯片一样的这些了。
21、周恩来最后600天
最近又去看了一遍周总理的纪录片《外交风云》还有一些其他谈及到他的一些资料视频等,真的是敬佩不已,常常看着看着就在那止不住地流泪。当时阅读这一本书是为了准备一场演讲比赛,演讲内容要求是红色或是传统文化相关书籍的读后感,对于这些活动,我确实是没有什么太多兴趣的,但是因为之前几次在班里语文课课前小演讲上的表现,让大家一致把我推举了出去,带着集体责任感,我接下了这个任务,于周末的时候跑到了书店里面寻找我的素材。当时看到这一本书的时候还是怀着瞻仰周公的想法而翻开的,没看几页就已经鼻酸了,后面是一直一边哭着一边看完这本书的,完全止不住,一度要读不下去了的程度。在当时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环境,他还是事无巨细地操手着大小事务,因为不停的过度劳累和精神折磨直接慢慢地把病愈的可能性降至0。最后1976年6月住院的时候体重只有61斤,这是什么概念啊...豆瓣里面有人说这部书有些地方有着太强的主观情绪抒发了,但是,谁看到周总理的事迹,他的努力,他的人格,能不敬佩能不自动带上主观的拥护爱戴情绪的啊。。当时比赛的时候,时间限制只有五分钟,但我还是进入了状态,到最后把自己说到了哽咽,扫一眼台下,许多人都陷入了沉默,还有好多女生直接流下了眼泪。当然,比赛拿了第一,非常大的原因是因为我的选材本身,太过于优秀太过于震撼了。
22、放学后
很喜欢的一部东野圭吾的作品,其实我本身对于悬疑类作品没有多大的兴趣的,但是我有位室友刚好是东野圭吾的书迷,就借来看了一些他的作品,这一本很是喜欢,关于青春期的迷茫和女性所遇到的一些遭遇、害怕,强烈不安全感的描写很是能感受到。
——————————————————————————————————————
后面的慢慢找时间写咯。
————————————————————————————
21、苏东坡传
22、看见
24、白夜行
25、十一字杀人
26、彷徨之刃
27、红手指
28、我的晃荡的青春
29、三体
30、目送
31、我亲爱的甜橙树
32、高老头
33、摆渡人
34、了不起的盖茨比
35、偷影子的人
36、一个人的朝圣
37、沉思录
38、骆驼祥子
39、庄子(在我高二压力最大、最黑暗的时候,真的是庄子死死拽着我的...)
40、叶嘉莹说杜甫诗
41、丈量世界的孩子
42、少有人走过的路
编写于:2022/8/6 10:15:50
发布 IP 属地:
版权声明
高中的时候,每天我都会在中午抽出四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如果中午实在阅读不了,那我一定会用其他的时间补回来,在课间的时候拿书出来读上一读也是常有的事。
阅读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一个天堂,让我可以短暂地逃离眼下的压力与压抑,是一个完全幸福又安全的世界。
假期的时候就喜欢泡在书店里,原本的老新华书店翻新装修了,加多了自习区,在那里可以自习学习,学累了就直接拿本书过来读。简直就像是天堂一样。
现在回来看了一下之前写的文字,真的透露着稚嫩的感觉哈哈哈哈(虽然现在也没好到那里去就是了
————————————————————————————————————————————————————
1、在路上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真的实在是很深啊哈哈哈。书中的主人公迪安很疯狂,有些事情甚至有些太过疯狂了,但是对于我,一个从来遵循着东亚教育规则礼制的孩子来说,这意味着一个完完全全不一样的人生。他身上的蓬勃的生命力和自由、叛逆的灵魂,真的十分耀眼,是我内心里面十分渴望的东西!因为这本书是在我高三后期的时候看的,在那样一个充满着冲刺哨声的时期,一直感受着压力与压抑,但又只能深埋在心里,而在学校的设定下只关注着学习与成绩的提升。只是有时突然慢下脚步了,也会想着自己也开着一辆车像迪安那样远走高飞,快快逃走,重获自由。但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2、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其实先是看了这本书之后再看《在路上》的。我小的时候不喜欢去碰大家常念叨的经典书籍,就喜欢自己去寻找宝藏的感觉,就一直没去看这本书。等到看了之后那真的是相见恨晚,那个月还读了其他的几本书吧,但是都是平平的感觉,没有那种让我感受到太多波澜,这波澜既指情感上的,也指思想上的,所以我到现在都完全不记得那几本是啥了Hhh。但是这一本书可以说在当时完全掀起了我的惊涛骇浪。我被直接击中了的感觉,霍尔顿的那种痛苦、迷茫、挣扎让我几度读中放下书来好好平静、思考。对于自我的迷茫,还有被困在“牢中”的疯狂挣扎,让我深深共鸣。抽象意义上的牢笼,精神意义上的牢笼,社会文化与制度之下的牢笼。那个时候我只是朦朦胧胧地感觉抓住了一些东西而已,就是因为看了这本书,让我对“垮掉的一代”产生了兴趣,才去阅读了《在路上》。)
3、白鹿原
刚刚说到了“被击中”的感觉,就接着先讲能让我有如此感受的书。《白鹿原》好像之前是因为太厚了?还是题材相较之下不是特别能让我感兴趣?反正之前没看,但是看了之后也是要跪下来的感觉。陈老太强了,我不记得是看到后半本书的哪里了,突然一下子地就被书中黄土高原的那种宽重辽阔的气息给压住了,真的是要用“久久不能平静”这个词!记得应该是高二的时候读的,我还记得那个中午当时只深呼吸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等将自己从那种感觉里面扯出来之后,自己又开始兴奋起来了,因为自己好久都没有读到能够这样的,可以说是直接“敲打”人的书了,非常的开心。越往后看就越是惊叹,真的会自动感叹这可真是一部史诗之作,将整个民族历史、精神都折叠压缩在那黄土高原之上,细读一遍感觉自己也是远远读不尽,读不清,读不透。
4、无声告白
又是一本直击内心的书!也是在高三的时候看的,高三的时候自己读到了很多好书。上了大学之后自己有时候还是在忍不住回味,然后又找来了这本书看了一遍。关于自我寻找的话题似乎永远永远也说不够,也总是能够引发我的思考与共鸣。对于自我的迷茫与找寻可能是一生也不会说腻说透的话题吧。也是这本书让我开始尝试深度思考一些关于原生家庭教育与自我认同感的建立问题。哦对了,这本书里面还有一对cp,嗯,作者埋的暗线非常漂亮,当后面伏线挑起,那一大段水珠的细节描写真的是让我当时忍不住尖叫惊呼了。青涩柔软的暗恋实在是太戳人了,特别是当你自己也同样在暗恋的时候也就更能共情了hhh
5、围城
钱老的这本经典之作也是能够击中我的,不过相比于那些书大多是震撼到我的感觉,钱老的书是让我忍不住发笑的。钱老真的是幽默反讽的好手,真的是天才!语言的运用如火纯青,简洁又富有意味。记得当时吃饭时候没有新书看了,就都是又拿钱老的书来下饭的哈哈哈哈。
6、雪国
日本物哀美学的初见面。高一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里读的,那个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年级的语文科组长,带头搞了一个阅读课的设置,在我们学校这样一个衡水式的高中能够撕下每周一节课就给我们作单纯的阅读,当时真的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真的很棒,我在阅读课的时候尽情阅读,读到了很多好书好文章,其中一本就是这本川端康成的《雪国》。当时因为序的影响,我还记得序介绍了一下川端康成那畸形的审美美学,让我印象实在深刻,开始读的时候还有些介意,但是很快就被吸引入了书中的世界,观察、共情着书中的爱恨情仇。或许后面我不该先看序言,应该最后再看序,直接就看故事就好。当时书中的那种哀戚纤柔的感觉让我印象深刻,开头的那一段景色描写简直不能再经典: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所谓如花般美好又脆弱,这样的美丽为何总是转瞬即逝?在盛开时散发出来的光彩,热烈的对生命的爱,无声的爱意流淌,无声的向世界呐喊。生与死的碰撞,虚与实的迷离,朴素简美的语言创造了丰富的意境与复杂的情感感受。真的厉害,后面读完这本之后我就立马读了他的另一本作品《千只鹤》。
7、千只鹤
这本书读的时候只觉得更悲哀了,矛盾感也更强。所谓的畸形之恋,不甘沉沦又无法逃离,几经纠葛,就好似那千只鹤一般复杂不清,强与弱之间的对比与欺凌,生与死之间的碰撞宿命,无法逃脱的孤独与迷茫,还有那冲击伦理道德观的发展,总之让我看得感觉上很是复杂。
我发现读书时候的感觉总是能够弥留最久的。
8、且听风吟
村上的处女作,很喜欢的风格。之前说了,不知为何,在阅读这件事情上,我一直都是很“叛逆”的,越是那些名著大家我就越是不想去看,我就喜欢自己自然发现,挖掘到宝藏的感觉。其实现在也还是有一点这样啦哈哈哈哈哈。所以说村上的很多大名鼎鼎的作品我都没有主动去看,反倒是一些他相对比较没那么出名的作品我很感兴趣,想去看一看。
内心的迷茫与无助,自我的挣扎,真的永远都能吸引到我。因为自己就是在这样子努力走出迷雾当中,努力着希望能够更好地发现“本我”。在高中的时候,自己的感知力进一步加强之后,社会的功利主义与原子化的不断推进让我更加紧缩进自己安全的小世界当中,但是却又不知道现实中的自己到底是该走向何方,只能是一直跟着学校与社会指的大方向一路向前,又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焦虑与一些困惑。精神的回归、自我的找寻。
在上大学之后,其实我就一直在疯狂地思索自己未来到底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我非常渴望甚至是焦急地希望能够搞清楚关于自我与自我规划的一些问题,但是因为大一的时候有很多有新鲜感的事情,忙碌的事情,深度思考的能力也不够,大一几乎就没有什么进展,就是和大家一样的朦朦胧胧的一些目标与方向。到了大二之后开始慢慢好多了,直到现在就又好了一点。
人果然还是会成长的。但是前提是自己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迷茫与懦弱,不断地思考,并付出实际行动。事情总是会向前发展的。
9、傅雷家书
那个时候并不知道里面人物的一些事迹,似乎是有一些争议,但是这我并不感兴趣,也与我看书无关,和我从中学习、汲取一些力量无关。我记得那个时候我是经常翻阅这本书的,到了后面都有一些将这本书当成鸡汤来看的感觉了哈哈哈哈。不过鸡汤书我还真的买过一本,就一本,还是精装的。主要是书店那个时候主推,然后标题还是文案一下子又吸引到了我一下,就买了。但是确实就有些,我自己觉得,有些似短期毒药,一下子能很嗨,但是很快自己就会疲累下来。
10、大卫科波菲尔
这个好像是因为是语文书的推荐书目,所以才去看的。有人说这本书有些过于冗长了,但我看的时候感觉还好,大男主成长文看得还挺有意思的,因为大家文笔又融入了作者自身一些经历的缘故吧,能够感知到里面的生命力。但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无声告白临近看的缘故,我那个时候还觉得小少爷和主角挺有爱的?!小主角一步步努力,然后逆袭成功的过程挺励志的,当时还用这个来鼓励来一把自己来着。
11、外婆的道歉信
超超超超好看!当时看完之后就在那到处安利推荐这本书来着,超级开心自己遇到了一个宝藏作家。文风活泼,情节有趣,最后揭晓真相的时候有些惊喜又引人思考,特别记得里面的那个老兵,关于战后PSTD的描写真的令我印象深刻,想起有朋友给我推荐过一个也是关于战后PSTD的英剧,our zoo,或许有机会可以看看。现在的我还沉浸在考古的快乐中,现在考着的古是成龙历险记hhhh(还打算把国语版的看完之后,再看一轮英文原版),这位作家的《清单人生》也入手了,但是就一直摆在我的书架上。。
12、岛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当时还没有疫情的出现,现在在疫情时代,想起这本书,感受也更深一些了。对于传染病患者来说,被流放到与主流社会相距甚远的小岛上是物理层面上的隔离,人们所谓“不洁”的鄙夷与排斥是心理层面上的隔离。人们对于未知总是恐惧的,对于潜在威胁的本能性警惕催生着对于传染病患者的偏见,但是偏见永远也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也并不真的能够所谓保护自己。想起疫情期间国外的排斥攻击亚裔华裔,在国内的各种排斥歧视新冠痊愈者,这个偏见的圈子越画越大,却不知很有可能一天自己也可能被意外圈入进来,从偏见他人者变成被偏见者,向他人挥舞的刀却是可能转而挥向自己。
我比较记得的就是岛上的大家庭氛围,大家一起努力建设小岛的那段时光,真的很美好。那个时候还萌生过以后有机会去个欧洲小岛看看的愿望哈哈哈哈哈。
13、活着
不用说也不太敢说。看到后面感觉真的要喘不过气了,命运的沉重与无力共情地压在自己身上哪怕一下一丝,自己感觉就快要受不了了,真的是生命的韧性与伟大。
14、撒哈拉沙漠
15、雨季不再来
16、我的宝贝
17、梦里花落知多少
18、万水千山走遍
19、亲爱的三毛
20、我的宝贝
来自三毛的作品,我可太喜欢她的文风和性格了 。灵动自然又洒脱。这几本是长假期间看的,当时也没有注意什么阅读顺序什么的,一本一本读着,就一点一点地拼出三毛女士的形象来。这样观察感受一个人的过程是让我觉得十分有趣的,书中那些关于台湾以及国外生活的一些描绘也让我觉得很好玩,但是因为这一些书看得比较早,具体内容倒是记得不多了,零星的几个片段倒是还在脑海里,比如去海边捡贝壳(还是捡石头),沙漠里面建设起自己的小家,三毛年少时候去拜师,三毛翻身上马那一幕等等这种,哈哈哈倒是真的是如同幻灯片一样的这些了。
21、周恩来最后600天
最近又去看了一遍周总理的纪录片《外交风云》还有一些其他谈及到他的一些资料视频等,真的是敬佩不已,常常看着看着就在那止不住地流泪。当时阅读这一本书是为了准备一场演讲比赛,演讲内容要求是红色或是传统文化相关书籍的读后感,对于这些活动,我确实是没有什么太多兴趣的,但是因为之前几次在班里语文课课前小演讲上的表现,让大家一致把我推举了出去,带着集体责任感,我接下了这个任务,于周末的时候跑到了书店里面寻找我的素材。当时看到这一本书的时候还是怀着瞻仰周公的想法而翻开的,没看几页就已经鼻酸了,后面是一直一边哭着一边看完这本书的,完全止不住,一度要读不下去了的程度。在当时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环境,他还是事无巨细地操手着大小事务,因为不停的过度劳累和精神折磨直接慢慢地把病愈的可能性降至0。最后1976年6月住院的时候体重只有61斤,这是什么概念啊...豆瓣里面有人说这部书有些地方有着太强的主观情绪抒发了,但是,谁看到周总理的事迹,他的努力,他的人格,能不敬佩能不自动带上主观的拥护爱戴情绪的啊。。当时比赛的时候,时间限制只有五分钟,但我还是进入了状态,到最后把自己说到了哽咽,扫一眼台下,许多人都陷入了沉默,还有好多女生直接流下了眼泪。当然,比赛拿了第一,非常大的原因是因为我的选材本身,太过于优秀太过于震撼了。
22、放学后
很喜欢的一部东野圭吾的作品,其实我本身对于悬疑类作品没有多大的兴趣的,但是我有位室友刚好是东野圭吾的书迷,就借来看了一些他的作品,这一本很是喜欢,关于青春期的迷茫和女性所遇到的一些遭遇、害怕,强烈不安全感的描写很是能感受到。
——————————————————————————————————————
后面的慢慢找时间写咯。
————————————————————————————
21、苏东坡传
22、看见
24、白夜行
25、十一字杀人
26、彷徨之刃
27、红手指
28、我的晃荡的青春
29、三体
30、目送
31、我亲爱的甜橙树
32、高老头
33、摆渡人
34、了不起的盖茨比
35、偷影子的人
36、一个人的朝圣
37、沉思录
38、骆驼祥子
39、庄子(在我高二压力最大、最黑暗的时候,真的是庄子死死拽着我的...)
40、叶嘉莹说杜甫诗
41、丈量世界的孩子
42、少有人走过的路
编写于:2022/8/6 10:15:50
发布 IP 属地: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每一个童年的梦想都值得用青春去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