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几位朋友,他们比较关注网络热点话题。如女权、同性恋、以色列哈马斯战争等(仅仅是通过抖音)等。当然我对此毫无兴趣,我认为思考这些媒体提供的无聊问题恰恰是一种精神世界匮乏的表现。无论如何他们的立场总是坚定的,并且能够说出一套理论来支持自己的立场。而我们大多数人对待一些身外事件也都有自己的立场,并且都可以摆出一套理论来,但立场却可能截然相反。
那么我们对这类事物的看法是不是不可避免具有某种偏见?这种偏见可能先于我们的立场和理论,因为我们对立场理论是有选择性的。比如一个人对同性恋表示厌恶,认为他们有病。我们先是产生了厌恶的心理,然后为这种心理寻求一种理论支撑,有利于促进厌恶心理的会被夸大。不利的理论我们会挑毛病反对。因为它产生于立场和理论之前所以我们不能抵制它的出现,只能通过反思来减少这种选择倾向(类似于另一种观点貌似也值得肯定这样的想法)。
因为理论仅仅是一种心理诉求的支撑物,所以我们不会对其严苛,这就会造成因果间隙的空白。生活中我们语言的因果逻辑大多都是不清晰的,日常语言并不是学术,我们不能要求太高。但我们语言因果间隙越大能反映偏见越大,这在一个人身上最有体现。而不同的人会因为思维方式、受教育水平的不同而不一致。例如对以色列人的一些历史事件而得出民族优劣结果,这其中的因果间隙是非常大的。事件A发生是如何导致事件B发生的,这其实很难说的清,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能为我们的偏见提供一种支持,因为很难说得清所以它是可靠的。
编写于:2024/1/5 12:40:29
发布 IP 属地:内蒙古
版权声明
阅读:617 点赞:1 留言:0
我有几位朋友,他们比较关注网络热点话题。如女权、同性恋、以色列哈马斯战争等(仅仅是通过抖音)等。当然我对此毫无兴趣,我认为思考这些媒体提供的无聊问题恰恰是一种精神世界匮乏的表现。无论如何他们的立场总是坚定的,并且能够说出一套理论来支持自己的立场。而我们大多数人对待一些身外事件也都有自己的立场,并且都可以摆出一套理论来,但立场却可能截然相反。
那么我们对这类事物的看法是不是不可避免具有某种偏见?这种偏见可能先于我们的立场和理论,因为我们对立场理论是有选择性的。比如一个人对同性恋表示厌恶,认为他们有病。我们先是产生了厌恶的心理,然后为这种心理寻求一种理论支撑,有利于促进厌恶心理的会被夸大。不利的理论我们会挑毛病反对。因为它产生于立场和理论之前所以我们不能抵制它的出现,只能通过反思来减少这种选择倾向(类似于另一种观点貌似也值得肯定这样的想法)。
因为理论仅仅是一种心理诉求的支撑物,所以我们不会对其严苛,这就会造成因果间隙的空白。生活中我们语言的因果逻辑大多都是不清晰的,日常语言并不是学术,我们不能要求太高。但我们语言因果间隙越大能反映偏见越大,这在一个人身上最有体现。而不同的人会因为思维方式、受教育水平的不同而不一致。例如对以色列人的一些历史事件而得出民族优劣结果,这其中的因果间隙是非常大的。事件A发生是如何导致事件B发生的,这其实很难说的清,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能为我们的偏见提供一种支持,因为很难说得清所以它是可靠的。
编写于:2024/1/5 12:40:29
发布 IP 属地:内蒙古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每一个童年的梦想都值得用青春去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