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突然流行起了露营,而且变得很fancy,架起天幕,搭上帐篷,点缀彩灯,一桌丰盛美食,围坐一圈的帅哥美女们碰杯微笑。可能是疫情三年大家没法出远门,商家就想出了这么个赚钱的办法,把露营包装成某种精致生活,贩卖给任何一个潜在消费者。
感觉适合这类露营的还是年轻人,没有太多的生活负担,在周末可以睡个懒觉,跟朋友们偶尔这样逃离一下生活的压力。不过也有人带着孩子去尝试,看着一些带货博主,为了卖个帐篷,费劲吧啦地拖家带口去某个人少偏僻的公园,手忙脚乱地搭好整个场景,然后假装放松地拍下看似美好的画面,真是多看一眼都嫌累,虽然知道现在赚钱不易,不过我更在意的是,孩子并不热爱这种fancy。
露营是为了亲近大自然,确实需要带一些工具,方便折叠的帐篷啦,防水用品啦,防蚊水防晒霜啦,说实话,只要带的东西能用得上,管你好看难看高不高级呢,哪怕只是在公园草坪上铺块野餐垫,带上喜欢的食物饮料,小孩子照样能玩一整天。孩子们会聚在一起,只是静静看着蜜蜂采蜜,会因为草地上有一朵与众不同的花而好奇,他们还会因为吹的泡泡飞到好远的天空便欣喜不已,小孩子很擅长发现生活里的不可思议,反倒是成年人的生活过于乏味了,只能非常庸俗地靠所谓的高级货堆叠出一种美好的假象,疲惫地告诉别人“我的生活还不错”。
还有一种我看不懂的旅行方式,就是博主们很爱推广的clubmed,我并不反对儿童托管这件事,每天托管个一两小时,让孩子放放电,父母暂时歇一歇,还是挺不错的。但在有些人的游记里,他们四五天的旅程从头到尾都把孩子托给旅店,这样的亲子旅行意义到底在哪里?
有人说大人的某些行程,孩子会觉得无聊,孩子也更希望跟同龄人交流,托管可以给他们提供这个机会,而且是可能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我觉得这一点,还是更适用于青春期的大孩子吧,他们这时候不太依赖,甚至有点厌烦跟父母出门了,有这样的机会确实不错。对于小朋友,我更倾向于他们跟父母在一块儿,即便父母去的是小孩还没什么认知的烂大街景点。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跟父母去北京,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天安门和长城,而是一个儿童乐园,但随着自己慢慢长大,了解了那些景点背后的故事,我还是很感谢他们带我去过,并且依然记得当时的一些心情,比如我那时候并不懂圆明园为什么看起来那么荒凉,还问这为什么也是景点,长大后我懂了,那种荒凉代表了什么。颐和园是另一番景象,即便那时已经走了很多路,在那里却依然舒适开心,美景对任何人都有治愈力。去到天坛的时候我非常不舒服,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里莫名地慌张和害怕,还跟爸妈说不想再靠近那边了,那里以前是祭祀的地方,也许孩童时期真的有第六感吧。我父母到现在也记得我当时说过这句话,他们事先一定没想过我会有这种反应,不过那时候他们为了不让我害怕,把我紧紧抱在了怀里,我同样也不会忘记。
只要有了孩子,我们互相都要学习跟对方一起生活,旅行也一样,互相跟随对方的视角去发现这个世界,这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编写于:2023/2/23 13:59:48
发布 IP 属地:
版权声明
阅读:140 点赞:4 留言:0
近两年突然流行起了露营,而且变得很fancy,架起天幕,搭上帐篷,点缀彩灯,一桌丰盛美食,围坐一圈的帅哥美女们碰杯微笑。可能是疫情三年大家没法出远门,商家就想出了这么个赚钱的办法,把露营包装成某种精致生活,贩卖给任何一个潜在消费者。
感觉适合这类露营的还是年轻人,没有太多的生活负担,在周末可以睡个懒觉,跟朋友们偶尔这样逃离一下生活的压力。不过也有人带着孩子去尝试,看着一些带货博主,为了卖个帐篷,费劲吧啦地拖家带口去某个人少偏僻的公园,手忙脚乱地搭好整个场景,然后假装放松地拍下看似美好的画面,真是多看一眼都嫌累,虽然知道现在赚钱不易,不过我更在意的是,孩子并不热爱这种fancy。
露营是为了亲近大自然,确实需要带一些工具,方便折叠的帐篷啦,防水用品啦,防蚊水防晒霜啦,说实话,只要带的东西能用得上,管你好看难看高不高级呢,哪怕只是在公园草坪上铺块野餐垫,带上喜欢的食物饮料,小孩子照样能玩一整天。孩子们会聚在一起,只是静静看着蜜蜂采蜜,会因为草地上有一朵与众不同的花而好奇,他们还会因为吹的泡泡飞到好远的天空便欣喜不已,小孩子很擅长发现生活里的不可思议,反倒是成年人的生活过于乏味了,只能非常庸俗地靠所谓的高级货堆叠出一种美好的假象,疲惫地告诉别人“我的生活还不错”。
还有一种我看不懂的旅行方式,就是博主们很爱推广的clubmed,我并不反对儿童托管这件事,每天托管个一两小时,让孩子放放电,父母暂时歇一歇,还是挺不错的。但在有些人的游记里,他们四五天的旅程从头到尾都把孩子托给旅店,这样的亲子旅行意义到底在哪里?
有人说大人的某些行程,孩子会觉得无聊,孩子也更希望跟同龄人交流,托管可以给他们提供这个机会,而且是可能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我觉得这一点,还是更适用于青春期的大孩子吧,他们这时候不太依赖,甚至有点厌烦跟父母出门了,有这样的机会确实不错。对于小朋友,我更倾向于他们跟父母在一块儿,即便父母去的是小孩还没什么认知的烂大街景点。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跟父母去北京,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天安门和长城,而是一个儿童乐园,但随着自己慢慢长大,了解了那些景点背后的故事,我还是很感谢他们带我去过,并且依然记得当时的一些心情,比如我那时候并不懂圆明园为什么看起来那么荒凉,还问这为什么也是景点,长大后我懂了,那种荒凉代表了什么。颐和园是另一番景象,即便那时已经走了很多路,在那里却依然舒适开心,美景对任何人都有治愈力。去到天坛的时候我非常不舒服,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里莫名地慌张和害怕,还跟爸妈说不想再靠近那边了,那里以前是祭祀的地方,也许孩童时期真的有第六感吧。我父母到现在也记得我当时说过这句话,他们事先一定没想过我会有这种反应,不过那时候他们为了不让我害怕,把我紧紧抱在了怀里,我同样也不会忘记。
只要有了孩子,我们互相都要学习跟对方一起生活,旅行也一样,互相跟随对方的视角去发现这个世界,这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编写于:2023/2/23 13:59:48
发布 IP 属地: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每一个童年的梦想都值得用青春去捍卫!